欢迎来到中国名酒库-专门从事酒水招商,代理加盟,白酒,红酒葡萄酒
作者:中国名酒库发布时间:2022-05-09浏览次数: 道易简,国泰君安同花顺,002025航天电器
記者了解到,虛擬偶像由電腦圖形化、AI(人工智能)、運動捕捉等技術制作。這種數字化虛擬偶像具備特定的人物設定、故事背景以及個人喜好,一如真實存在的人類。
走紅後不久,鍾薛高便宣布阿喜爲“鍾薛高特邀品鑒官”,並推出阿喜出鏡的夏日短片和季節限定“杏子奶冰”口味雪糕。今年4月13日,花點時間也宣布阿喜作爲品牌2022年度虛擬代言人。
近段時間,虛擬偶像成爲品牌營銷的新寵。不少企業啓用虛擬偶像作爲代言人以搶占先機,抖音、小紅書等平台上也湧起虛擬網紅博主帶貨、種草熱潮。
在抖音、小紅書等平台上,也湧起一批虛擬網紅博主帶貨、種草熱潮。去年“雙11”前夕,虛擬美妝達人“柳夜熙”的化妝視頻吸引了上百萬粉絲;而在小紅書站內,衆多品牌的虛擬偶像紛紛上線,進行帶貨、種草……
阿喜就是虛擬偶像的代表之一。去年8月,阿喜走紅。她愛穿白T恤,長得就像一個可愛的鄰家女孩。她不是很完美,牙齒有點歪,臉上有痘印,甚至會毫不顧忌地在鏡頭前打哈欠。然而,正是這樣不完美的虛擬偶像卻受到了國內廣大網友的喜愛,人氣直逼真人明星。
“赋予虚拟偶像符合品牌调性的‘人设’,可以让虚拟偶像在与用户的互动、沟通中潜移默化地传递品牌理念。但要注意的是,如果品牌受众群体与虚拟偶像的受众群体吻合度不足,很有可能会大大降低其传播价值,导致宣传效果不佳的情况出现。”张毅说,随着潮流的变化和时代的发展迭代进化,引领不同阶段的审美,虚拟偶像在形象开发和内容开发上需要拥有更强的延续性,才能持续吸引流量关注。
艾媒咨询首席分析师张毅表示,尽管虚拟偶像看起来有着很强的吸引力,但虚拟偶像不容易打造,成本高。同时,虚拟偶像能否为消费者接受、产生良好效果,还需要市场检验。
虛擬偶像營銷,優勢在哪?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産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趙占領認爲,對品牌來說,虛擬偶像能提升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和信任感,已成爲品牌商業發展和“討好”消費者的新切入點。
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對虛擬偶像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虛擬偶像産業也發展迅猛。艾媒咨詢發布的《2021中國虛擬偶像行業發展及網民調查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虛擬偶像市場規模超645.6億元,預計2023年將達到3334.7億元。
业内人士指出,现阶段,虚拟偶像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虚拟偶像产业链下游消费市场发达,而上游技术端薄弱,软件层公司面临着成本压力,应用层公司也存在变现困难。因此,技术水平的迭代和IP的打造将是虚拟偶像产业竞争的关键。
还有业内人士指出,品牌基于虚拟偶像展开非虚构营销,可大大拓展交互可能和营销场景。品牌虚拟偶像通过真实的声音、形象、性格等融入人们的生活,可视化完整呈现出品牌的一切,成为人们认知品牌的窗口。同时品牌虚拟偶像可以开直播、录综艺、拍电影,还能当客服、交朋友,为品牌带来更多的商业可能,可在品牌资产积累和用户资产积累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Z世代’已成消費市場的主力,他們對虛擬偶像的接受度更高。品牌打造虛擬偶像‘人設’符號或者請受歡迎的虛擬偶像做代言人,讓真實場景與虛擬事物相結合,可以爲品牌IP發展賦予更多形象內涵及新的價值展現。”赵占领说,近年来,明星代言翻车事件频发,而虚拟偶像的风险较低。
花西子相关负责人表示,虚拟形象的出现,超越了“代言人”的身份。真人明星代言人因为诸多原因,可能没有办法长时间陪伴一个品牌。“我们希望能够为品牌塑造一个专属的形象,长久地陪伴品牌5年、10年甚至是100年的发展,而‘花西子’这一虚拟形象能够很好满足我们的需求。”
赵占领则指出,在虚拟偶像打造上,品牌方可突出专属性,根据品牌需求来定制匹配的虚拟“人设”,无论形象造型、“人设”卖点,都要能突出特点。如果不能找准最热门的IP,很大可能无法取得预想效果。同时还要持续提升虚拟偶像的科技感和交互感,来吸引年轻人的关注。(杨召奎)
此外,虚拟偶像依靠IP影响力实现“破圈”、在市场上形成“爆款”,会受到众多因素左右。目前只有处于“头部位置”的虚拟偶像IP效果较好。或许,好好研究一下消费者要什么,才能找到最适宜的虚拟偶像,发挥出最佳商业效果。
對此,業內人士指出,在技術的推動下,虛擬和現實的交互更加逼真,這也使得虛擬經濟迅速增長,對品牌的吸引力越來越大。不過,虛擬偶像産業還處于起步階段,面臨打造難、成本高等問題,且虛擬偶像能否爲消費者接受,産生良好效果,還需要市場檢驗。
“我們希望通過阿喜這一虛擬偶像,讓品牌影響力不斷向‘Z世代’人群滲透。”花點時間有關負責人表示,裝扮簡單隨意的阿喜更接近“鄰家美”,而且日常化的情緒和生活情景,更能激起人們的共鳴。
随着虚拟偶像走红网络,不少企业开始启用虚拟偶像作为代言人,各网络平台上也涌起虚拟网红博主带货热潮。虚拟和现实的交互为品牌带来了更多商业可能,但业内人士认爲,虛擬偶像産業還處于起步階段,其效果還有待市場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