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名酒库-专门从事酒水招商,代理加盟,白酒,红酒葡萄酒
作者:中国名酒库发布时间:2022-03-08浏览次数: 熬醋能杀菌吗治感冒吗,led股票,华创证券同花顺
上世纪90年代,我相继被派到新华社华盛顿分社和联合国分社工作。那是国际报道的重镇,《瞭望》经常来电约稿,我和分社的记者同事们每次都认真对待,有时也主动写些稿件。
《瞭望》给我了机会和舞台。记得当时国际编辑室的王兰英主任等,经常给予我们指导鼓励,我回国时也总到《瞭望》编辑部,当面听取指导意见,此情此景,至今难忘,感激在心。
好文章是一行行书法,一幅幅美图,令人沉醉,引人深思。好文章,不仅要彰显非凡的写作功力,还要体现刊物与作者的宽广视野与深邃思想,既能深入观察分析当下,又能洞察思考未来,将长镜头与短镜头融为一体,将写意与工笔画结合,将个人体悟与时代大背景贯通,才能既避免俗套,又不至于高高在上,起到深入人心、创时代之先风、预未来之大势的传播功效。
40年来,《瞭望》期期有佳作,篇篇显功力。翻看《瞭望》的每一期,常能见到“犹如书法与美图般”的好文章,也因此40年来一直都吸引着我。
《瞭望》始终保持了宽广的国际视野与深度观察的视角,坚持了自己的独特品质与品位,这是难能可贵的,同时也对包括我在内的《瞭望》的作者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遥祝四十不惑的《瞭望》,在冲破寒冬后的春风里越走越远,给海内外读者受众更多更好的奉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媒体也必须与时俱进,但形式的新与旧并非品质的好与坏之简单区分。流行音乐有其美妙之处,而经典名曲同样令人震撼。现代餐吧里回响的流行音乐有其时代的节奏,但圣桑的《天鹅》,舒曼的《童年即景》,柴可夫斯基的《四季》,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以及莫扎特的41部交响曲、50余部协奏曲、17部钢琴奏鸣曲、6部小提琴协奏曲、35部钢琴小提琴奏鸣曲、23首弦乐四重奏,至今仍是不朽的经典。无论人还是事与物,品质和灵魂才是真正的底蕴。媒体及媒体作品生命的短暂与长久,更是由其底蕴和品质所决定的。因为深厚,所以深沉;因为独特,所以经典;因为经典,所以永恒。
我关注到,《瞭望》在不断创新拓展,新旧融合,同时又秉持不忘初心的执着精神,守正与创新相向而行,内容的深度高度与新技术的驱动,两者灵动互现,也因此在百舸争流中本色鲜明,独具风采,耐人寻味,从而始终拥有一大批忠实热忱的海内外读者。我,便是其中之一。
看起来,《瞭望》既像从漫天雪地里走来,浑身有着挥之不去的清冽,又如出淤泥而不染的青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穿越时尚浮华与世风浮躁。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都要重感情。人生有限,情谊无限。回国工作后,我几次到《瞭望》走访。记得有一次已近午后一点,我走进时任《瞭望》总编辑姬斌的办公室,只见他捧着一个饭盒,在边吃饭边审看稿件。当时姬斌的视力已经严重衰退,看到这一幕,我心里一酸,除了安慰,更多是心中敬佩。曾任《瞭望》副总编辑的许博渊老师,是从新华社国际部过去的,他知识渊博,文采飞扬,行文别具一格,是我一直都很钦佩的老师与同乡。
视野宽广、内容深沉高雅的媒体与作品,不仅受众面广,而且或波澜壮阔,或灵动飞扬,历久弥新,有着超越时空的魅力。《瞭望》显然属于这一类。
当今世界,复杂多变,世界离我们越来越近,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紧密。互联网加速了全球新闻信息的发布流通,各种主流媒体与社交媒体、自媒体互动竞争,人们不乏信息,关键是要提供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能在纷繁复杂的表象下善于看清事物内在与实质,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验证的报道。
我与《瞭望》,结缘已久。《瞭望》创办时,我进入新华社不久,听说这是邓小平同志亲自批准创办的,由新华社杰出前辈和领导穆青等人领衔,因此必然属于心中的高大上期刊。通过《瞭望》,我学到了很多,感悟了很多,收获了很多。
接到《瞭望》编辑打来的约稿电话,是在去往江苏一家县级融媒体中心调研的路上。我欣然答应,因为这不仅是对《瞭望》情深意笃的感怀,对岁月印记的追忆,也是对未来传媒发展的一种思考。
我从新华社岗位退休后,回到了家乡,做些媒体教学和调研工作。世界在大变,变速如此之快,变化如此之多,令人眼花缭乱。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冲击下,传媒行业已经发生并正在发生巨变、裂变甚至重塑。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普遍生存艰难,但媒体融合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带来了涅槃重生的战略机遇。
媒体的形态之变终究是表象,生存发展与竞争取胜的根本,还在于内容的底蕴与灵魂。犹如写诗作画一样,可以任意挥笔潇洒,但若缺失了功力、底蕴与灵魂,不会是一种令人啧啧赞叹的好作品,更无生命力和竞争力可言。
2018年6月我从工作岗位退下后,第一件事就是去到位于新华社第二工作区的《瞭望》编辑部,了解《瞭望》的报道要求。《瞭望》总编辑冯瑛冰经过海内外多个岗位历练,很有思想,很有水平,是新华社记者编辑中的佼佼者。他热情地接待了我,最后商定以后我以国际局势、大国关系和中国外交为主要切入点,为《瞭望》写稿。
《瞭望》诞生于1981年的春天,那是一个特殊的时期,甚或特殊的时代。她一经面世,便引起政坛与社会的轰动,其“新闻性、权威性、思想性、可读性高度统一”的特色,在电视、互联网、报纸、杂志之间博采众长,“集一周于一日”之精妙,至今熠熠生辉,魅力四射。
有人说,流行乐是春天,处处草长莺飞,花团锦簇,直接予人感官刺激;歌剧像是夏季,一首咏叹调唱下来,酣畅淋漓;而古典乐犹如冬季的咏叹调,虽寒流涌动,风雪满天,但依然有着慷慨激越,不失典雅之风。其实,只要挺过寒冬,融入自然,就能萌发新芽,迎来春光明媚。媒体产品和传播形态,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新技术的驱动下,百舸争流,生机勃发,前景无限。受众的眼球,在被无情地吸引和争夺,社会进入了快阅读、浅阅读和社交人际传播的新时代。这是一种进步,一种创新,一种发展。适者生存,逆者困顿。如今《瞭望》把期刊文章与新媒体、融媒体报道及先进技术紧密融合,变得更加灵动,开创了更为广阔的新天地,这是一种勇敢进取与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