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名酒库-专门从事酒水招商,代理加盟,白酒,红酒葡萄酒
作者:中国名酒库发布时间:2022-03-06浏览次数: 002659股票,股票市场行情,股权转让
比如:「暮」就有兩個「日」,是因爲本字「莫」專職了假借義,只有再加「日」另造「暮」字表示本義「黃昏」。
《說文》:「虧,於也。象氣之舒虧。從丂從一。一者,其氣平之也。凡虧之屬皆從虧。今變隸作『于』 。」
現代漢語中的「于」爲「虛詞」,是一個介詞,意義非常抽象,肯定是「于」字的「假借義」,而非「造字本義」。
解釋漢字不光要自洽,同時還要他洽。如果不這樣解釋,你沒有辦法將這些從「丂」的諸多漢字串聯起來合理解釋。
《說文》解釋「于(虧)」表示「氣之舒虧」,那麽,「于(氣息)」加上「樂器」的象形符號,不就是指事造字「竽管有氣」,會意能吹奏的樂器「竽」嗎?
後來,這個字漸漸經過兩次簡化成「于」,第一次簡化上文說了是「取其輪廓」的一部分,這在古文字演變中很常見,比如「刀」、「易(溢)」和「于」是一樣的模式:
是不是很難說出明顯的特征,並判定所像何物?所以正因爲這樣,不同的古文字學家的說法各異,分歧很大,沒有形成定論,大致有三種說法。
1、從「于」的象形初文的繁構字形來看,甲骨文「于」是「竽」之本字。「管樂器的空腔有氣」之象形,表示古代樂器「竽」。
「言有易,說無難」,這兩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也可姑備兩說。總之,以《說文》的解釋爲「鑰匙」和「橋梁」,還是能比較好的解釋甲骨文「于」字的。
「丂」的象形初文本義「枝柯」則用在「考(老)」中,表示用樹木做的拐杖,像「老人拄拐」之形,同時也可表音。
甲骨文跟後世的文字一樣,也有異體字,一字多形,繁簡並存的現象,肯定是筆畫最多的繁體字形,保留了象形特征最多。
如果考察筆畫最多繁體甲骨文「于」字,結合許慎《說文》的解釋,就可以窺見「于」字的構形本義——古代樂器「竽」
所以,《說文》認爲「于」是表示「氣息」的一個字,意思是「氣之舒虧」,那麽,許慎沒有看到甲骨文和金文的「于」的字形怎麽解釋呢?
「虧、丂」本一字,學者屈萬裏認爲「丂」像「枝柯之形」,是「柯」的本字,戰國竹簡中「丂」也通「巧」。
如果「虧」是從「丂」從「一」,那麽,「平、兮、乎」都從「丂」,而且這幾個字都是指的語言發音的「呼吸送氣」:
我認爲,可能假借「丂」表示「呵氣」的「呵」,後加「口」分化出「可」,「可」又是加「口」分化「哥(歌)、呵」,這是爲了區別漢字,不斷累增同意偏旁的過程。
我們都知道成語「濫竽充數」是跟戰國時代的齊宣王有關的典故,所以,「竽」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樂器,基本不用質疑殷商時代有這種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