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名酒库-专门从事酒水招商,代理加盟,白酒,红酒葡萄酒
作者:中国名酒库发布时间:2022-03-01浏览次数: 2014年假期,申购和认购的区别,打新股鑫东财配资
在過去三十多年裏,中國空前的經濟和社會轉型帶來一股建築熱潮,讓中國成爲了人類曆史上規模最大的建設基地。
2021年11月12日,視覺(中國)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與鳳凰衛視領客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在北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而助力香港藝術市場的優勢中西方融合,在M+的發展方向上卻成爲了引發擔憂的問題。同樣是當代視覺文化中心,M+與泰特、蓬皮杜、MoMA究竟有何不同?它會不會只是對後三者的模仿和複制?它又會不會爲了迎合全球化的趨勢全面地植入西方觀念,從而浪費了創造亞洲視角敘事、擴大本地文化影響的大好機遇?
作爲1/6,“香港:此地彼方”著眼于香港的藝術、建築、設計、電影等視覺文化,紮根在獨屬香港的個人和集體的曆史之中,試圖編織這座城市1960年以來的變革圖景。而“M+希克藏品:從大革命到全球化”作爲重頭戲,系統地梳理了中國當代藝術“70年代野蠻生長80年代浪潮洶湧90年代亦步亦趨新世紀時代巨變”的發展曆程。相比在西方藝術世界中零星出現的客體性形象,這場展覽以較爲完整的主體性敘事,爲中國當代藝術史的“中國”書寫開創了先河。
自11月12日正式向公衆開放參觀以來,位于香港西九文化區的亞洲首間全球性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M+參觀者可謂人山人海。經M+官方統計,開幕首日的參觀人次便超過了1.6萬,截至11月29日,僅首兩周的預約入場人數已突破16萬。盡管驚喜,可如此熱烈的反響並不讓人意外。無論是近二十年的籌備期與近十年的建設期,還是6.5萬平方米的占地面積與1.7萬平方米的展覽空間,亦或是在全球疫情仍在反複的當下開幕的決定,M+在方方面面都將藝術行業、媒體平台和普通觀衆的關注與期待提到了頂點。M+能夠如其館長華安雅所說,成爲亞洲建構藝術博物館未來曆史的關鍵因子嗎?
爭議的另一面是關注,未知的另一面是可能。無論如何,作爲亞洲乃至全球最重要的博物館之一,M+在未來會如何從潛力與風險同在、機遇與挑戰並存的局面中突出重圍、實現宏願,仍舊非常值得期待。
圍繞著這個命題的探索,2020年因疫情推遲的第五屆“大紐約”(Greater New York)五年展于10月7日在MoMA PS1 開幕,展覽將持續至2022年4月18日。
M+對標倫敦泰特現代藝術館、巴黎蓬皮杜中心、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的野心從它的建築外形及內部構造就可見一斑。M+是由瑞士知名建築師事務所赫爾佐格和德梅隆(Herzog&de Meuron)率領泰福華建築設計咨詢(TFP Farrells)和奧雅納工程顧問(Arup Group Limited)共同設計而成,M+形似泰特現代藝術館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赫爾佐格和德梅隆也是後者的建築設計方。
從十年這個足夠漫長的建設期就不難猜想M+在成立過程中所經曆的風波和挫折,而種種爭議往往是圍繞著香港本地、中國內地、西方外地這三地的碰撞展開的。首先,也是至關重要的問題,就是關于錢的問題。比如,在此次M+開館的六個展覽中體量最大的展覽“M+希克藏品:從大革命到全球化”所包含的1510件中國當代藝術品中,1463件由2012年烏利希克(Uli Sigg)捐贈得來,其余47件則由西九文化區斥資1.77億港幣購買。由于M+購藏資金的總數是17億港幣,將大于10%的經費投入在中國當代藝術是否會擠壓收藏香港本地藝術的比例成爲媒體和民衆質疑與討論的重點。
火車站是一個獨特的浪漫場所,人們在這裏離別、相聚,它承載著一代又一代人的記憶。隨著時代的進步,火車站的形式也更加多樣化。
作爲一個國際大都會,包括蘇富比和佳士得這兩家世界頂級拍賣行在內的諸多知名拍賣行都已入駐香港,近十年來,更有包括佩斯畫廊在內的超過30家國際頂級畫廊陸續選擇在香港設立它們的亞洲分部。表面來看,香港無疑是亞洲藝術市場的風向標。但事實上,香港的博物館機構一直隸屬于政府康文署下,無論學術研究還是公衆互動都常常被诟病過于老舊以及不夠成熟。因此,M+可以算是“平地起高樓”,它的定位不僅關乎自身,也很大程度地決定了香港嶄新的博物館系統在未來的大致走向。
在呈倒轉“T”字的主體結構內,從橫向的基座平台所包括的33個展廳、三個戲院、多媒體中心、學舍、天台花園到縱向的大樓空間所設置的潛空間、博物館研究中心、辦公室、餐廳、M+會館,再加上地面和地下四通八達的多入口設計,其現代主義建築風格爲一座世界級博物館所需要具備的功能性和人文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借鑒西方已臻成熟的硬件設置也是爲了給來自世界各地的訪客提供更爲國際化的服務體驗。
當時尚走近空間美學,二者相互成就,便開啓了沈浸式消費體驗的熱潮。把品牌的設計理念貫穿于店鋪本身,讓消費者真正感知品牌......
近年來,隨著短視頻蓬勃發展,大衆對優質藝術類短視頻的需求急劇上升,相關平台對藝術類短視頻創作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越來越多的藝術類短視頻上線。
(原標題:非常時期下開館的香港M+:如何譜寫視覺藝術新敘事?圖片及文字來源于藝術商業和網絡,侵刪。)
上述擔憂可以從M+總策展人鄭道鏈的表述中得到部分回應,“相較于西方著名的現代藝術博物館,M+顯得與衆不同,因爲我們在世界這一端的視角別樹一格。我們立足于亞洲,坐擁跨領域的當代藏品系列是獨一無二的”。的確,M+擁有著無與倫比的館藏。截至2021年6月,M+的藏品規模已逾5.6萬(M+藏品6413件;M+希克藏品1510件;M+圖書館特藏443件印刷品;M+檔案藏品逾4.8萬件物件),包含二十及二十一世紀來自香港、大中華地區、亞洲以及世界各地的視覺藝術、設計及建築,以及流動影像等視覺文化作品。
然而,僅僅收集藏品對M+而言遠遠不夠,更重要的是,背靠著如此強大的館藏體系,M+能否提出嶄新、獨特的知識結構和觀看方式?至少從它的六大重量級開館展覽來看,M+正走在講述香港故事、書寫中國曆史、釋放亞洲聲音的路上。
但是,只是成爲亞洲的泰特不是M+的終極目標。首先,M+的體量幾乎是泰特的兩倍。其次,M+的建築設計並不是對西方現代藝術館的簡單複制。它的外牆沒有選用常見的玻璃幕牆,而是被墨綠色的仿竹枝琉璃瓦覆蓋,在不同的光線下呈現出深淺不一的顔色,極具東方韻味。嵌入大樓,高66米、寬110米的LED幕牆也是本土化的表現形式之一。當璀璨的霓虹在夜幕中映照在海面之上,觀看者將切身感受到這座地標性建築是從香港獨特的城市氣質中孕育而生的,它只屬于這個動感、多彩、開放的不夜城。
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正在舉辦以“安藤忠雄:青春”爲名的大型展覽,“光”一直是建築大師安藤忠雄最看重的元素,我想他選擇這個展館應該不是偶然。
2021年12月2日,美國著名藝術家勞倫斯·韋納逝世,享年79歲。雖未公布原因,但在2020年的一次采訪中,他曾透露過自己在接受某種癌症的治療。
另外四場展覽則不卑不亢地探討了亞洲與西方文化之間相互關聯與影響的不同方式:可能是“物件空間互動”中亞洲視角的失焦,也可能是“個體源流表現”中亞洲視角的聚焦;可能是“博物館之夢”中亞洲和西方藝術的對話與並置,也可能是“安東尼葛姆雷:亞洲土地”中亞洲和西方藝術的合作與交互。